四川广安战斗村,距主城区12公里,东邻渠江,地处浅丘,有共770户2460人。曾经的这里,基础设施落后,村里缺乏特色产业带动,土地撂荒,走遍全村也很难见到几个年轻的面孔,纵使山美水美,也显萧条寂寥。
2021年5月,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结对帮扶广安区大龙镇战斗村,先后派出4名干部脱产驻村,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新联会等,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聚力建设全市基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着力打造一支家门口的同心服务队,从产业、文化、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帮扶支持,战斗村的发展从此开启新的篇章。2024年11月,《广安市统一战线助力广安区大龙镇战斗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印发,战斗村因统一战线的倾力帮扶,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走进如今的战斗村,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画卷铺就眼前:平坦宽绰的柏油村路、整齐划一的七彩新村、连绵成片的蔬菜大棚,天气好的时候,来大型雕塑“蔬菜王国”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蜜桃、蟠桃成熟的季节,到家庭农场里采摘的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广安区大龙镇战斗村“七彩新村”
李俊杰到战斗村已有两年,他是市委统战部派出的第二任驻战斗村第一书记。驻村期即将结束,他对这两年村里发生的变化颇为感慨,“村里自来水通了,道路更宽阔,路灯更明亮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由衷地高兴和自豪。”
据悉,2024年以来,全市统一战线助力战斗村实施“亮化工程”,帮扶落实安装路灯200余盏,助力战斗村实现村级主干道路灯覆盖100%,次级干道覆盖率90%。
产业兴旺——建设“宜居宜业”的根本途径。
强了产业支撑,乡村才有活力。

战斗村特色蔬菜大棚基地以及智能蔬菜大棚
李娟,民革党员,曾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2024年12月,李娟响应号召,在战斗村承包了48.71亩土地、71个蔬菜大棚,建成投用了特色蔬菜大棚基地,为村集体带来了35000元每年的租金收入,战斗村10名村民在此长期务工。
李娟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她曾坦言:“我生长于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家乡广安养育了我,如今我有能力了,就一定要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近年来,多了“民革党员”身份的她,更觉得手里的工作充满使命感,“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我将一直秉承中山博爱精神,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
智能化蔬菜大棚育苗基地位于战斗村5组,就在“蔬菜王国”网红打卡点的对面。这个由统一战线争取200万元资金修建的智能化大棚已经引进业主进行蔬菜种植,保守估计年利润总额为5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万元,并解决了5—10名人员长期就业问题。
为促进对战斗村帮扶成效,市新联会在战斗村村委会旁挂牌成立了广安市新联会乡村振兴联谊专委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2025年6月,市新联会组织10名会员网络博主到战斗村桃李芬芳家庭农场,运用新媒体宣传大龙镇开花水果,帮扶促销、助农增收。
邹伯通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广安本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他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发布的“考试完了大家都到大龙战斗村来摘李子哟”短视频,累计获得点赞500+,评论近200条。如今的战斗村能游客如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参与、新的宣传媒体手段的运用功不可没。
在统一战线有力助推下,战斗村成功入选2026年四川民族村寨项目。作为全省入围的13个项目之一,本次大龙镇战斗村争取到四川民族村寨项目资金300万元,重点用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将大力提升产业规模效益,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以“赏江景、摘黄桃、品民俗、住民宿”为核心的全域农文旅体验链条。
文化繁盛——践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抓好两个文明建设,方能焕发乡村新气象。

战斗村民进非遗展陈室
在战斗村4组七彩新村,广安统一战线聚力建成了包括同心大舞台、同心长廊、同心池“三大板块”的同心休闲院落。它不仅成为村民们开展文艺活动、举办节日庆典的文化阵地,更成为了凝聚群众情感、展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平台,生动体现了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宗旨。
2022年9月,广安民进开明画院写生创作基地在战斗村揭牌。挂牌以来,民进开明画院多次来村采风写生,以党派文化特色画就美丽乡村新画卷。2023年11月,由民进广安市总支部主办的“同心新征程 扬帆再出发”精神文明下乡活动在战斗村同心广场开展,合唱、舞蹈、抽奖,丰富的活动形式为现场气氛带来一波波高潮,村民们还踊跃参与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奖问答,领取了洗衣粉、食用油等实用奖品,实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
邓家院子原是邓家祠堂,因年久失修,房屋整体结构已严重损毁,村民陈兵多次向村里求助希望协助进行改造。2024年,市委统战部以“统战文化”赋能,联合市知联会对邓家院子进行统战文化氛围改造,由民盟市委会对屋内进行非遗文化装潢,现已成为战斗村一道亮眼的文化符号。
民生幸福,是诠释“人民至上”的温暖底色。
民生在于关怀,细节体现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在同心长廊,4组村民邓建波告诉我们,这次修建不仅建起了崭新牢固的廊亭,还修建了民居连接至长廊的廊顶。“下雨天,出门去长廊里走走坐坐、下个棋,伞都不用打”,邓建波满意地说到。

战斗村综合服务中心休闲长廊
2025年10月,由市委统战部争取上级支持以及海联会捐赠资金累计570万元修建的战斗村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并迎来了第一拨“体验者”。战斗村5组村民邓学全听说这座由闲置的原战斗村小学改扩建的建筑正式完工,特地前往现场。“原先这里废弃好多年了,这下修得真漂亮!”邓学全向记者展示刚刚理好的头发,开心地说“原先剪头发要去镇上,现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剪,水平还不错嘞!”
除了修建“同心理发室”提供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的服务外,综合服务中心还建起了“同心医疗站”“同心书屋”“同心食坊”等服务点位,为战斗村村民尤其是“一老一小”建成了家门口的“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去年以来,通过统战部门牵线搭桥,中国电信广安分公司投入10万元在战斗村试点建设“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在全村重点路段建立“数字监控”核心点位2个、专用点位7个,实现包含人脸识别、轨迹查询等功能,用科技力量为公共区域管理和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出行保驾护航。
回顾这一路,从四年前统一战线的帮扶种子在战斗村扎根那刻起,希望的生机便开始萌发。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焕新,更是产业功能的突破和苏醒。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在于将各界人士的拳拳之心,汇聚成推动乡村发展的磅礴之力,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项目,更是发展的思路与长久的陪伴。战斗村的实践生动证明,当统一战线的“凝心聚力”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深度融合,便能从“输血”走向“造血”,绘就出一幅充满温度、可持续的宜居宜业新画卷。(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