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来源:广安新闻网

“漫长蜿蜒的句子,没有句号的文学世界,在末日般的恐惧中重申着艺术的力量。”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斯纳霍尔凯被授予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称赞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末世恐怖的背景下,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image.png

71岁的拉斯洛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没有标点的超长句、末日主题和哲学深度”著称,在文学界独树一帜。拉斯洛的作品被形容为“压抑但引人入胜”,苏珊•桑塔格称他为“当代文学界的末世大师”。瑞典文学院评价他是“中欧传统中的一位伟大的史诗作家,其文学脉络可追溯至卡夫卡直至托马斯•伯恩哈德”。

但对他而言,幸福只是一种幻觉。他曾在采访中坦言:“幸福只是一种幻觉,也许你确实能幸福上那么一两分钟,但在那之前和之后都是忧伤的。”这种悲观主义色彩贯穿了他的创作。他的作品刻画了人类生存的怪诞、冷酷、无情和绝望。

image.png

拉斯洛的作品以其“蜿蜒流动、几乎没有句号的长句”而闻名。这种被称作“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长句”的风格在匈牙利文学中独树一帜。读一本拉斯洛的小说,好像“在宣讲绝望的教堂里待整整九个半小时”。他就这样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写出了这个“充满长句的漫长而无意义的时光下的奇诡故事”。

image.png

在短篇小说《站着流浪》中,他写道:“我该离开,因为这不是谁都能待的地方,又或是值得停留之处,因为此地——它令人无法忍受,它寒冷、悲伤、荒凉,又死寂——我必须逃离,提着我的箱子……”这种风格对译者来说是巨大挑战。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届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分别颁给《撒旦探戈》和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另一部作品《西王母下凡》。

拉斯洛对中国文化的痴迷程度同样令人惊叹。1991年,他以记者身份首次访华,回去后写了一部散文体游记《乌兰巴托的囚徒》。那次中国之行后,他回到家就向家人宣布:“从今天开始咱们改用筷子!”从此不管他走到哪儿,都不忘搜集与中国有关的各种书籍。他尤其迷恋古代中国,崇拜诗仙李白,1998年,他沿李白足迹走访十座城市,写成游记《只有漫天星辰的天空》。他认为李白是“欧洲人眼中的现代派诗人”,其诗作中的流浪意识与自身漂泊精神产生共鸣。

拉斯洛的作品《世界在前进》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他沉淀近三十年后出版的写作生涯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他截至目前重要的短篇创作,其中包括一篇正文全部留白的文本。译者余泽民曾调侃:他认识克拉斯纳霍尔凯多年,才勉强能把他的名字一次过说完,“但说之前必须长吸一口气,说完后差不多断了气。”

image.png

作者:施入月

编辑:滕云 发布时间:2025-10-14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