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丰禾镇:种粮大户交流经验 科技赋能粮仓“高产密码”

来源:广安新闻网

金秋稻浪虽归仓,经验交流正当时。邻水县丰禾镇的种粮大户们齐聚一堂,不再比谁家稻谷堆得高,而是比谁的技术更硬、思路更活。

image.png

初冬时节,稻谷归仓,新的希望正在孕育。11月10日下午,邻水县丰禾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内17户种粮大户(100亩以上规模)在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首次经验交流会。作为广安市有名的鱼米之乡、种粮大镇,丰禾镇一马平川的沃野上,跃动着粮食生产的最强脉搏。

与会大户们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这场交流会既是全年生产的总结会,也是为新一季粮食生产备战的思想碰撞会。

大户分享:从实践摸出的真知

冯波凭借种植800亩水稻的规模,成为丰禾镇五大种植大户之一。他总结出八字要诀:“密度,除草,保水,肥料是关键”。冯波提到,规模化种植必须依靠机械化,每亩成本可控制在300元,相比人工节约24万元以上。

张钱波则从技术细节入手,强调“种子选择,育苗,施肥,机插苗壮”的重要性。他提出“草要一封二杀”的防治策略,甚至建议使用无人机进行高效除草。

对于插秧规格,张钱波明确“秧苗插在六九寸比较完美”,并建议“尽量多插,收割尽量使用抛洒率低的机器”。他还基于实践经验指出:“尽量八月十五日前收割,对再生稻生长有利”。

image.png

image.png

专家指导:政策、科技与投入三轮驱动

原丰禾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车怀德(已退休)现场指导。他说,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是先导,科技是基础,投入是保障。大家必须严格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用好用活用够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严禁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车怀德还特别指出了当前生产中的技术短板,一是经营粗放,田背田埂杂草丛生,为病虫越冬创造了优越条件,必须及时清除,在冬闲时对稻田关好水,全部翻犁一遍,稻桩及杂草腐烂后既是有机肥,又消灭了越冬病虫,以减轻来年水稻病虫害。二是种植密度不够增产潜力较大,目前普遍种植过稀,导致基本苗不足,产量不高。三是在品种选择、适期早播、田间管理上必须加强。只有把各项生产技术落到实处,才能保障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实现提质增效,使我们种植大户获得更好的收益,成为解决农村土地摞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致富带头人,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丰禾实践:科技赋能粮食高产之路

image.png

丰禾镇是邻水县水稻主产区,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约2.4万亩,机收率达到95%以上,总产量达1.44万吨以上。

近年来,该镇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镇有种植大户达42户、引进优良稻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今年7月的粮油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会上,丰禾镇已展示“叠盘暗化育秧”和测深施肥技术等“科技密码”。这些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为粮食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销售破局:订单农业与网红直播双管齐下

image.png

交流会上,粮食销售渠道成为热议焦点。种植大户们各抒己见,为粮食销售谋出路。

丰禾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冯选明表示,接下来将依托“订单农业”模式,促进农产品精加工,同时发挥本地网红直播销售作用,与重庆、成都等地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实现稻谷优质优价。

“订单农业模式为种粮大户吃了定心丸。”冯选明介绍,通过订单农业,稻谷收购价格可比市场价每百斤高出15元,切实保障稻农收益。

这种产销对接模式,既解决了“粮难卖、价不稳”的问题,又激发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订单农业模式已在邻水县取得成效。通过订单农业,稻谷收购价格可比市场价每百斤高出15元,一个种植200余吨稻谷的大户可增收6万元。

交流会结束了,但丰禾镇的粮食生产不会停步。现场的大户们已开始筹划明年生产,他们心里都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继续书写“鱼米之乡”的新传奇。 (熊建军)


编辑:付弋 发布时间:2025-11-11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